【核心提示】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基层党组织肩负着为群众服务的直接责任。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西峡县不断探索,形成了集“搭建服务网络平台、创新服务载体、基层矛盾化解、党风廉政建设”四位一体的零距离服务体系,架起党组织与群众的连心桥。
1
“虚拟+现实”便民服务网络再提速
“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就能进入微信服务平台,输入服务窗口的对应编号,办事流程、所需材料、审批时限就一目了然,省时高效、方便快捷。”4月9日,在西峡县行政审批大厅,前来办理业务的王洪涛对中心提供的微信服务已经很熟悉。
扫描大厅引导牌上的“二维码”图像,进入该中心的微信服务平台,43个窗口单位的服务信息随即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办理业务所需注意事项一目了然。除了微信服务平台,在这里车辆购置税自助终端让办理车辆购置税申报手续提了速,利用自助终端,拿上车辆合格证,不到3分钟就可以完成申报手续的办理。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享受着互联网的快捷和方便,只要能让群众少跑两趟腿,为群众服务再快一点儿,我们就要去探索,下一步我们会将更多的服务内容与网络系统结合,让更多服务实现网上办理。”西峡县行政审批中心负责人说。
而利用互联网建设的网络服务平台仅仅是西峡县便民服务网络中的一部分。近年来,西峡县先后投资1250万元进行四级便民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县行政审批中心、19个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151个村党群服务中心、172个村民小组便民服务点组成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已经形成,虚拟与现实的双重服务网络让便民服务不断加速。
截至目前,四级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8万多人次,办理各类事项6万余项,其中,代办事项2.1万项,网络办理4900余项。
2
创新载体“民事帮办”服务贴心
在西峡县各个村子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者是乡镇里的包村干部,或者是村里的退休教师,或者是一名普通的老党员。但是大到带领群众致富创业,宅基地审批、生育审批等手续办理,小到代交水电费、邮寄包裹等生活琐事,只要群众需要,他们都可以提供热情的服务,他们就是“民事帮办”服务队的帮办员们。
在党群服务中心,帮办员的个人身份、专业技能、联系方式及帮办服务承诺被详细地公示了出来,“指导群众种植红薯”、“义务为群众维修家电”、“免费为群众提供农机服务”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承诺暖了群众的心。
在白羽街道,帮办服务队和党群服务中心共同协调社区和驻区单位内部公共资源,开放了38个停车场、35个图书阅览室、27个健身场地,分时段向群众免费开放。
在丁河镇简村由党支部书记牵头建立的安和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全村80户农民发展优质猕猴桃2500亩,为群众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不仅村里人均增收8000元,简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村一品”猕猴桃专业村。
……
截至目前,全县已登记帮办员3900多名,为乡邻义务帮办水电维修、邻里纠纷调解等事项1.7万件。
有了畅通的服务网络,还要有好的服务载体才能提供好的服务。“民事帮办”就是西峡各个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服务载体的结晶。
3
“圆桌释法”化解矛盾不上交
说起村里的“圆桌释法”,操场村的村民一点儿也不陌生。就是靠着“圆桌释法”,他们解决了长期的占地款纠纷问题。
“圆桌释法简单地说就是‘一村四警’的驻村干警邀请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和当事人坐在一起,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摆事实讲政策,什么事儿对老百姓不藏着掖着,老百姓就不会有怨言。”村民门国定说,在这次占地款纠纷中就是“圆桌释法”让他对分配意见心服口服。
2014年6月,操场村里因高速占地补偿款问题发生了纠纷,他们认为这个项目的分配方式和另一个项目的分配方式有所不同,纷纷到各级政府上访。
村里上访的事引起了“一村四警”活动驻村检察官马志全的注意,根据村民的反映,马志全经过认真分析,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他发现两个项目性质不同,所依据的政策法规也不同。
几天后,一场“圆桌会议”在村里举行,相关法律部门和土地部门的负责人和村民们坐在了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争吵,面红耳赤的,但是经过政府部门对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详细解释,一条一条有理有据,乡里、村里的干部还现场跟我们理账,过程都是公正透明的,我们自然服气。”4月13日,门国定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起初满腹怨言的他和乡邻们最终满意地接受了分配方案。有了操场村的经验,其他村民小组的补偿款问题也顺利得到了解决,矛盾被化解。
“过去,一家一家解释,往往费尽了口舌,但是效果并不好,村民们意见不一致的话,协调起来非常麻烦。”马志全对“圆桌释法”的效果非常满意。
“圆桌释法”是西峡县基层矛盾化解机制创新的结果,为了能够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西峡县动员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处置信访积案。全县各县乡机关干部和联村干警纷纷与农民交朋友,开展“民情普查”,撰写“民情日记”,走访群众15373户,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798件,化解矛盾纠纷1317个。同时通过“一村四警”活动,发放“服务卡”、开通“服务热线”、公开办事栏、开通邮(信)箱等措施,收集民情民意,深入排查各类矛盾隐患,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
今年以来,全县涉及农村的上访量同比下降42%,无访村增加30个,信访量下降村98个,该县由此荣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4
划定“红线”扎牢廉政“紧箍咒”
为了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该县创新推行“点题述廉”制度,通过暗访、调研从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中选定题目,每位述廉者不但要回答你是怎样做的,而且要随时面对纪委常委们的质询,现场指出单位和个人在以往的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等。
每年确定点题述廉对象为乡镇和县直单位总数的三分一,在全县刮起“廉政风暴”。
除了“点题廉政”制度外,每一次的村干部培训也成为廉政教育的主场地。4月10日到13日,西峡县开展了今年的村支书培训工作,西峡县委书记李德成“谁让我当支书、我为什么要当支书、怎样当一名好支书、我当支书怎么干、我当支书留下什么”五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重点强化了党风廉政建设、依法履职等内容。
阳光廉政网也是近年来西峡党风廉政建设不可或缺的平台,对乡镇街道和县直涉农单位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录入,公开发布各类惠农政策、强农资金等信息3234条,保障了基层群众对涉农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划“红线”,标“雷区”,架“高压线”,做到“零容忍”成为该县强化党风政风监督、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的关键词。
今年以来,重点围绕征地拆迁、危房改造、城乡医保、“三公”支出、农村“三资”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共受理信访举报案件114起、立案68件、党政纪处分68人,纠正违纪资金368.9万元。
“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我们从服务平台、服务载体、化解基层矛盾、党风廉政建设四个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立起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和规范基层服务和治理体系,基层组织真正成为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成为转作风、接地气、连民心的桥梁纽带。”县委书记李德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