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机关党建网!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 网站支持IPv6协议
祖父与竹
“践行初心使命、创建清廉机关”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播(十四)

小时候,祖父家院子里有一片小竹林,清风拂来,竹子便沙沙作响。我常在竹下度过悠闲时光,淡淡清香、丝丝凉意,躺在摇椅上看那零零碎碎的阳光从竹叶的缝隙里洒在身上,落在地上。

竹本为草,却是迥然不群的草,其无松柏之伟岸,无牡丹之富贵,亦无梅花之孤傲,但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它疏朗有致、雍容文雅,如大雅君子;它虚怀若谷、清风劲节,蕴铮铮铁骨。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

祖父爱竹,常在院子里听音赏竹。祖父告诉我,最为爱竹之人,应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中进士后曾历任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素有惠政。

“郑板桥的故乡在江苏兴化,那里并不太适宜竹子的生长。为何他却一生爱竹如痴呢?”我迷惑不解。

为了解开疑惑,祖父带我来到郑板桥故居一探究竟。郑板桥故居院子不大,只有两进院落、八间房屋,但布局雅量高致,随处是疏朗俊挺的竹子,或于壁前,或于窗下,一簇簇、一丛丛摇曳生姿,少见假山与亭,旁边是淙淙的小溪,故居堂屋正中,悬挂着其最负盛名的四个字——难得糊涂。漫步院内,清风徐来,飒飒之声清脆萦耳,竹影上了墙头,又下小径,在地面上印出无数的“个”字。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当时,潍县连年遭灾,民不聊生,出现人食人的惨象,郑板桥力排众议,开仓赈灾,并要求富人捐粮,因此得罪了权贵而被免职。卸任归乡时,连人带家当只用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乘坐,一头驮书,一头由小童骑着引路,面对前来送行的父老乡亲,他画竹题诗表白心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在回家的火车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原来,郑板桥对竹子的钟情不仅在于从中获得了创作灵感,更在于其钦敬竹之品。思绪若潮,我仿佛看到了郑板桥在庭院里依竹支架,信手弄墨。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他画的是一蓑烟雨、两袖清风,画的是初心不忘、骨气不改。他在画竹,更是在画自己。

祖父出生于1938年,一生清廉守正,乐善好施,经历过最艰难困苦的时期,造就了一生坚强、吃苦、迎难而上的品格。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祖父在供销社工作,虽然家里人口多,但祖父没有拿过单位一颗糖、没有藏过一寸布。后祖父到审计机关任职,时刻发挥示范表率作用,面对说情、拜访都笑脸相拒,并告知:“该认定的一分不会少,不该认定的一分不能多。”清白做人做事,也成了祖父一生的工作信条。

岁月悠悠,竹林依旧。转眼间,我走上了工作岗位,祖父挥笔写下了象形文字的“竹”字,要我时时观其形、察其神。

“希望你在工作岗位上如竹一般,立身要端直,处世要谦卑。”祖父告诫道。

迈入纪检监察队伍,每一次学习培训、每一次警示教育、每一次案件查办,都让我在学廉、思廉、践廉的浓厚氛围中得以修身立身。竹有节,则挺立;人有节,更坚毅。每一位纪检人也如竹一般,在清廉之风的吹拂下,以付出与担当绘就了新时代的廉洁底色。

一场秋雨,竹林吮吸着滋润的甘露,孕育着新芽。清风再次拂过,绿浪婆娑中一个个笔直的身影随风摇曳、柔中带刚,是景、亦是“警”,如祖父的话语,时时刻刻提醒着我做如竹一般清廉正直的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