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笛先生蔡全胜兄长,是我结识较早的鹰城知名作家。作为从煤矿企业基层成长起来的高级企业培训师,他不仅是工作的行家里手,业余创作更是笔耕不辍、高产多产,在朋友圈里有口皆碑,多年来我始终把他视为“见贤思齐”的良师益友……
几年前,拜读他出版的《借题发挥——文海淘宝拾零》,不仅感觉书名别具一格,书中内容更是涉猎广泛、丰富多彩,每一篇章都借题发挥得那么得心应手、直抒胸臆,充满哲思智慧和积极向上力量,读来让人恍然大悟、如获珍宝、备受鼓舞……
近期,平顶山市作协卫东分会准备召集文友继续分享《借题发挥》一书的创作感悟并推介研讨,为鹰城文学园地又植一片畅所欲言的绿荫,真是可喜可贺,由衷赞叹!
闲暇之时,再次从书架上取出《借题发挥》,抚摸着翻阅着品味着,真有一种珍藏的老酒再次被启封时飘来的醇香味道……见字如晤,展“信”舒颜,细读之余,温故知新,不妨也“借题发挥”一点感想。
舞笛先生笔耕不辍,文字功底扎实,人文素养深厚。何谓“人文素养”?根据字面表述涵义,“人文”当为人文知识,如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法学、艺术等;而“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一般是指人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
值得称道的是,蔡老师的素养就包括他广博的知识、对古诗词和成语典故运用、驾驭语言的能力。这几年他有不少作品在微信平台亮相,曾有读者发问:“蔡老师你咋懂得恁多呀,古今中外,成语典故、谚语传说、寓言故事,总能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其实我也有同样的疑惑。每当问起,他只是笑笑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后来有一位文友慕名造访其家,发现满屋皆书,万册不止,仿若一座小型图书馆。他不但志在读书破万卷,还行万里路又阅人无数,如此一来不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什么?他对各类古典诗文的引用,从容淡定又纵横捭阖,使其叙述充满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40多年来,舞笛先生从那些感人至深、引人入胜、隽永绵长的短文瀚海中筛选出60篇“既有意思更有意义”且“经久难忘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品鉴发挥,这里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的修身立德之道,也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态度……他一篇篇借题发挥的文章,既实现了与作家对话,又完成了与读者的交流,于不经意间充任起弘扬优良文化、传播优质思想、推广优秀作品的使者。
记得从微信平台上读过一篇关于他为什么爱读书写作的感想《初心难忘——希望》。那是他邂逅一位卖家具的农村木匠后的感怀。他在文中写到:书,终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尽管我并不十分赞成儒家祖师爷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调,但绝不能不承认“只有读书才最有希望成才,才能往‘高处走’的基本道理啊!……与木匠“老大哥”的促膝长谈,对我后来的路子有着很大的警示作用,不断强化着我“不忘初心”的意念,提醒自己千万别撂下书本,也别扔掉手中的笔。因为人往往有很强的惰性,许多先前很聪明很勤奋甚至很有灵性的人,一旦丢下书本和笔杆,往往会一辈子就此打住,再也拾不起来,也就少了一番作为和文化提升机会,否则,说不定我的《人在旅途》、《借题发挥》,另有《山吟海叹》《世味杂俎》两部即将问世的新书就会丢失在“半路上”,更谈不上培养出一个嗜书如命、刻苦学习的儿子了……
舞笛先生好读书读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他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历史的深沉、哲学的缜密、文学的绚丽和艺术的珍美,透彻地参悟了丰富的人文知识给予他的启迪并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经常阅读文化大师的经典书籍,与人类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对话,不仅可以唤起对生命本身带有终极性质的追问和“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更引领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等没有确定答案但却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蔡老师敦厚谦逊人淡如茶,既有儒雅睿智的学者风范,又有善结良友仗义执言的人格魅力,他俯拾皆是、风趣幽默的“故事汇”既博古通今又深入浅出,既登大雅之堂又老妪能解,雅中有俗,俗中见雅,其言谈出口成章,其行文妙笔生花,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风格令人倍感亲切和舒畅。
晴耕雨读,心灯不夜,品茗茶香,宁静致远……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壤里。愿全胜兄的每一篇佳作都像他的名字一样,全力以赴,旗开得胜!(市直纪工委书记 冯惠珍)